contact us

Use the form on the right to contact us.

You can edit the text in this area, and change where the contact form on the right submits to, by entering edit mode using the modes on the bottom right.​

仁愛路二段48-6
台北市, 100
Taiwan

(+886-2) 3322-2988

台北館位於台北市中心仁愛路上,不僅為城市的心臟地帶,更是長久以來人文薈萃之處,空間的規劃也提供作品更完善的展出條件。

新竹館則位於新竹科學園區內,長期以來推動藝文展覽,並與園區內知名科技公司合作,讓藝術能夠走進生活的每個角落。

<從傳統到現代>

從傳統到現代

劉國松

 

聽說藝壇前輩吳學讓教授,隨朱德群、趙春翔之後,要回母校中國美術學院(原杭州藝專)、上海劉海粟美術館和第二故鄉台北、新竹交通大學舉辦巡迴展,要我寫幾句話,深感榮幸,於是再次提起這隻生鏽已久的筆。

我與吳教授相識已超過半個世紀,他的為人與才華,是我所欽佩的少數幾位前輩藝術家之一。他對待朋友真心熱忱,對待學生愛護鼓勵,在台灣幾間大專名校藝術系執教達五十年之久,可說桃李滿門,碩彥成群,受到弟子們的敬愛與尊崇,為台灣不可多得的好畫師。

在藝術創造的發展過程中,客觀的來說,大概可分為三個時期:

一、專研傳統國畫期:

在杭州藝專時期,師承潘天壽和鄭午昌等名師,專研國畫技法,及受吳昌碩、傅抱石等名家的影響,無論在花鳥、草蟲、鱗介、山水、工筆或寫意,均所擅專,基礎非常深厚。同時更涉獵書法、金石、碑版、青銅器紋飾,以及銘文等領域。他的傳統技藝,在台灣可稱上一把好手。

二、現代繪畫轉型期:

自1967年受到現代藝術潮流的衝擊和中國畫現代化運動的鼓勵,在繪畫思想上起了很大的轉變。開始從事現代水墨畫的實驗與創作,同時又和幾位對中國畫革新有強烈願望和使命感的同道,於1968年在台北成立了「中國水墨畫學會」。在當時,吳教授是第一位從事現代水墨創作的傳統國畫家,受到熱烈讚美及掌聲。他嘗試以書法、篆刻及金石、碑版、青銅器紋飾、銘文表現於畫面上,以求突破並營造出一種不同於西方的現代趣味的個人風格。同時還創造了六種符號,來表現現代人與社會家庭種種人際關係。又喜以禽鳥各種姿態來象徵人類,呈現出一種幻想與幽默感的作品,建立起了他強烈的個人畫風。

三、作品圓融期:

自1987年以後,吳老的作品為前四十年之經驗加入了老莊與易之思想,以及原始圖文之聯想,散發出了神祕的氣質。八十歲以後,又將詩句、成語寫成草書或篆書構成畫面,再轉化成當代畫風,更顯深奧精微,讓人難忘。吳老號退伯,1924生於四川岳池縣,現年已八十七歲了。教退而藝不休,仍然默默耕耘創作,個性不尚表襮,卻老而彌堅、爐火純青,思想觀念永遠跟著時代前進,這是值得我們推崇與敬仰的。

 

<請參考更多吳學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