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Use the form on the right to contact us.

You can edit the text in this area, and change where the contact form on the right submits to, by entering edit mode using the modes on the bottom right.​

仁愛路二段48-6
台北市, 100
Taiwan

(+886-2) 3322-2988

台北館位於台北市中心仁愛路上,不僅為城市的心臟地帶,更是長久以來人文薈萃之處,空間的規劃也提供作品更完善的展出條件。

新竹館則位於新竹科學園區內,長期以來推動藝文展覽,並與園區內知名科技公司合作,讓藝術能夠走進生活的每個角落。

<開創當代水墨新格局之先驅:吳學讓百歲誕辰紀念展>

開創當代水墨新格局之先驅
跨越界線.大師典範:吳學讓百歲誕辰紀念展

鄭月妹(逢甲大學特聘教授)

台灣當代水墨藝術先驅吳學讓,別號退伯,1923年出生於四川,創作歷程近乎滿一個世紀,今年四月是他的百歲誕辰,台北名山畫廊特以「萬世千秋」為紀念展之主軸,藉由三大主題:「抑揚起伏.青山綠水」、「寫心寄情.花鳥草蟲」與「書畫合璧.返樸歸真」之抽象繪畫等主要創作風格,作品雲集,展現大師一生用各種筆墨形式串起了接續時代的軌跡。

眾所周知,吳學讓為杭州藝專重要傳人,師承林風眠、潘天壽、李可染、陳之佛、諸樂三等前輩名家,獲得深厚精湛的傳統水墨畫技法,他一生精彩的創作,不遺餘力推動台灣水墨藝術教育寫生風氣,其謙遜恭謹不求名利地位以身作則之生活態度,被書畫大師張光賓曾經以「學貴專精,當仁不讓,退思勵進,寧為笨伯」來形容之。

1967年後他受西方現代藝術潮流衝擊,以及台灣當時水墨畫運動的影響,開始了現代水墨「新派畫」的創作。他的好友席德進生前曾經用一段話來描述吳學讓他闖蕩當代藝壇的成就,以及堅持開拓藝術新局的決心:「未放棄生活,未放棄藝術的崗位,是一位勇者,何況他還能突破國畫的老圈套,開創了一個新局面……吳學讓像一隻火箭,衝離了地心的引力,而進入了太空,自在的翱翔。」席德進已為吳學讓一生藝術成就做了最好的註解。

抑揚起伏.青山綠水

吳學讓山水筆觸靈動,有黃賓虹的神來妙筆之趣,也有石濤縝密暢快的風貌,濃淡、乾濕相間的筆觸恰到好處,無論簡筆、逸筆或是工筆細緻的描述,或有水墨、淺絳、重彩、青綠山水,將其目之所見、心之所念,或是寫生、刻意造景,無論其用筆、用墨、用色、經營佈置,都是悠遊古今無所拘束,忠實於當下生活的寫照。

吳學讓的山水繪畫常見帶著懷念故鄉的情感,反映出當時渡海來台水墨畫家的時代風格,他常常說:「我一打坐眼前就出現一片過去的青山綠水……」他的山水畫除了寫生還參著著憶寫故國家鄉風景情懷,呈現對故鄉大地傳統文化的追思,也透過筆墨、光影、色彩交融,表現厚實有力的在地土地認同,在靈活筆墨運轉下,呈現厚實蒼勁卻又明快爽利的視覺效果,無論崇山峻嶺或是清泉奔瀉,似古又似今,趣味橫生,這當中沒有衝突,完全是藝術家高度視覺統合的結果。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山水繪畫與「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一系的,山水畫在歷史上各個不同時代文化領域中不斷地發展演繹,也就是說「天人合一」的理念被不同時代的文化形式具體闡釋著。站在歷史宏觀上看,吳學讓的山水繪畫,堅持自創一格「畫我心中山水」,他所描寫的山水天人合一內蘊是不變的,抑揚起伏的青山綠水,其中包含佛家的自在、道家的清靜、儒家的仁義,都被他的山水筆墨承載著。

寫心寄情.花鳥草蟲

吳學讓對於花鳥草蟲在生宣紙上能工寫合一的成就,史無前例,令人讚嘆!在杭州藝專時期,除了學習陳之佛、諸樂山及私塾吳昌碩,吳學讓的花鳥畫線條、賦色主要還是來自於寫生觀察自然和學習古代各家各派之長。因此,他的花鳥作品師出多元,無論寫意或是工筆,雙勾填彩或是透過潑、押、印、染或拓相互為用相輔相成的創新方法,其作品皆能心有所想就能眼到手到,無論線條、設色或構圖,信手拈來皆是佳作!

對於吳學讓而言,他的內心充滿創新的熱情,是一個願意嘗試悠遊於界線之間的探險者,因為他有著包容的心胸,古、今、中、外、新或舊等對立多元的藝術創作元素,都無法阻擋他無滯礙願意探索的胸襟。他完全不受傳統技法的侷限,除了戮力工寫合一的技法,他總是隨時探索實驗可能的新方法,例如在主體物件之外加上渲染的背景,或在被渲染了的背景裡做出許多肌理,利用視覺之對比落差,強調主題或是製造氛圍,或構圖之虛實相生,根植於傳統卻又不同於傳統的混合式視覺傳達花鳥草蟲的愜意情懷,張張都是奇趣天成,無懈可擊的好作品。

吳學讓的工筆花鳥融匯化合中西,其獨特的畫風凝聚了自我變革的力量,重構寫生理念,弘揚工筆的寫意精神,將中國花鳥畫的審美境界、東方意蘊以及新的視覺呈現給觀眾,展現了花鳥畫創作之新意涵與價值。

書畫合璧.返樸歸真

審視台灣藝術發展的歷史軌跡,1960年代是台灣現代繪畫運動完成階段任務的時刻, 伴隨著現代繪畫運動生成的現代水墨畫作風,因缺少藝術本身的主體文化意識與內涵,同時也陷入一種自我反省接受批判的階段。也就是說,自60、70年代起,現代水墨創作者已經覺悟到用之撕、貼、拓、裱、印、染等手段只是技術的扮演,皮相的表現,「現代」似乎僅成了自我反省和考驗的手段而已。

藝術的「觀念」和「感覺」之間本來就有著很大的差異,各種創作不同的經驗之間,本來也就有許多雜音,面對當時整個藝壇風起雲湧的藝術現象,對於吳學讓而言,他只有靜靜的觀看,不但沒有想要批判也沒有依附的思維,他以極為冷靜的方式對待,默默的用他深厚的傳統書畫經驗創作他的「新派畫」,完全沒有去辯解水墨抽象形式在社會上引發之各種討論。

吳學讓從事現代繪畫創作,從書法文字之線條,金石、碑版線條與結構之趣味出發,隨心所欲將屬於東方專有的線性藝術之美抽象化,如同抽象畫家一樣將畫面純粹鋪陳成為一種純情感的抒發。有時畫面充滿了極簡的禪意趣味,有時將之擬人化,陳述著夫妻家人同甘共苦永恆情愫的表達,是心靈傾訴的管道。有趣的是畫面線條的結構是隨機的,是在意識與無意識之間遊走的,很像心境禪繞,是沉澱自己心境的過程。

他創作心態上總是保持年輕人的心境,平淡天真謙和無爭的個性,以及來自於他對兒童繪畫純真元素的汲取,以真情入畫貫穿每一幅作品,反映著社會現象中的自我角色,或象徵、或比喻、或用符號表徵,將東方書法線條之美拆解、重構,串接出奇幻變形、不見字行卻能感受字意的奇異畫題因此而出,在童趣的概念中重疊交織出家庭與宇宙天地融合為一之境。

跨越界線. 大師典範

台灣當代水墨論思之所以複雜,是因為它總是糾纏在中西藝術之間,審視臺灣當代水墨畫歷史,從 50、60 年代的西化—正統之爭,70年代鄉土認同寫實,到80年代的多元當代自由創作,反反覆覆亂不斷的爭辯中,當代水墨藝術存在著相當多元的類型與樣式風格和定義,可以肯定的,當代水墨畫不是傳統水墨畫的次傳統,也不是西方現當代藝術的次現當代現象,應該是自我獨立主體藝術語言之反思,可以概括當代生活、當代議識、當代人文精神的視覺性思考。

當代藝術視覺多元跨域並呈不僅僅是純粹藝術本體的問題,也是當今藝術家必須接受的挑戰,也就是說藝術多元跨界「劍走偏鋒」之現象今日已成自然風尚。吳學讓早在50年前就率先打破了藝術形式劃分的傳統,靈活恰當的運用各種形式與材料探索水墨創作之多元臨界性、實驗性。他的新派水墨風格的「新」和「變」,是一種時代的精神特色,直接受到當時社會文化某些社會現象與觀念的激盪和啟發,導致個人繪畫風格展現一種多元並呈的狀態,按年齡推算,當時他是最早、唯一在書畫界勇於「多元並呈」的藝術家。

吳學讓經歷了台灣水墨畫現代化、後現代交互影響文化的歷程,他遊走水墨藝術形式界線之間的膽識與成就自然而然象徵著當代的精神和意義,是現在呼應了時代的自由創作精神,穿梭歷史時空的門檻,已然置身於當代藝術世界潮流之中。如今回顧,就當時候台灣社會的本質逐漸已經進入「後現代」領域現象時,吳學讓一生默默耕耘的「新派畫」創作歷程儼然成為台灣當代水墨的濫觴,或說是無異於蔣勳讚譽的:吳學讓為開創當代水墨新格局之先驅!

本文刊載於《藝術家》雜誌576期,頁224-頁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