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Use the form on the right to contact us.

You can edit the text in this area, and change where the contact form on the right submits to, by entering edit mode using the modes on the bottom right.​

仁愛路二段48-6
台北市, 100
Taiwan

(+886-2) 3322-2988

台北館位於台北市中心仁愛路上,不僅為城市的心臟地帶,更是長久以來人文薈萃之處,空間的規劃也提供作品更完善的展出條件。

新竹館則位於新竹科學園區內,長期以來推動藝文展覽,並與園區內知名科技公司合作,讓藝術能夠走進生活的每個角落。

李君毅和中國水墨畫的新傳統

李君毅和中國水墨畫的新傳

李鑄晉 (美國堪薩斯大學美術史系名譽教授)

 

        從上世紀的下半葉一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中國藝術的發展雖然顯得錯綜複雜,但也充滿著一片欣欣向榮的氣象。一方面水墨畫的創作仍在延續,另一方面不少藝術家則嘗試新的表現方法;他們無論是從傳統國畫出發,還是走西方油畫或多媒體的創作道路,都開拓出各式各樣嶄新的風格面貌。隨著華人社會在世界政治和經濟舞台上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當代的中國藝術已備受國際藝術市埸和學術界的重視,這是一個值得興奮鼓舞的現象。

        我以為中國藝術的發展趨勢,到了目前這個階段,應該可以看出主流和支流之分。中國藝術的傳統十分偉大,不但有悠久的歷史淵源,,而且每一個朝代都達到很高的成就。到了近現代,在西方文明的強烈衝擊下,中國繪畫開始出現不少新的表現手法和風格。其中所謂的現代水墨畫,既保留了傳統國畫的精粹,又受到西方藝術的影響而有創新的表現,可說形成了一個新的繪畫主流。劉國松無疑是這個新主流的開創者和奠基者,他沿用水墨畫的媒材,創造出富有時代意義的革新風格,使中國偉大的藝術傳統煥發新的光采。而在眾多年青一代的水墨畫家中,能夠真正繼承劉國松的創造性精神,兼容並蓄而融會貫通者可說為數極少,李君毅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位。

       李君毅是劉國松在香港中文大學執教二十多年中,最為得意和最有成就的學生。他進大學後本來是學習生物化學的,到二年級的時候選了藝術作為副修,才有機會發揮他在繪畫上的過人天份。由於修讀劉國松任教的課程,得到這位名師的賞識和鼓勵,李君毅才轉唸藝術,並決心以此作為其終生追求的事業。在探尋中國繪畫的過程中,李君毅意識到每個藝術家都有自己獨立的性格特點和思考方式,絕對不應該依循別人的步伐,而必須找出個人的方向。這固然是他真正瞭解劉國松「先求異,再求好」的教學理論的真諦,也是其天資聰穎令他達到了一種佛家所謂「悟」的境界。李君毅比起其他的畫家更早完成他個人藝術風格的建立,他的作品截然不同於傳統筆墨的表現方式,而是利用機械化的方格排列來構成各種形象。這些格子猶如一塊塊的小瓷磚,集數百以至數千數萬而組成一個完整的畫面構圖,其設計佈局既井然有序,又嚴密緊湊。在表面重覆規整的格子排列所構成的寫實形象之下,假若細細觀察每一小格,其實都頗為抽象而呈現豐富精微的變化。我們可以從中領略到一種從統一中求變化,又從變化中求統一的對比關係,這正是李君毅藝術創作的一大特質。

       李君毅不像一般的年青畫家,拘囿於老師的繪畫方式和風格;他吸收了傳統拓本的藝術形式,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新技巧,來完成其藝術中的方格構成。在中國古代的碑拓中,常見紀念文字或墓誌銘以方格形式排列成一個規整宏偉的結構,而由於拓本多採自日久風化的石碑,故常會顯露出石面粗細不平的斑駁肌理。為了達到相似的視覺效果,李君毅選用了吸水的軟木作為工具,切成小方塊後像蓋圖章一樣地蘸墨模印於紙上。在運用軟木方塊進行創作之時,他會不斷改變壓印的力度和方向,並且小心控制墨的濃淡乾濕,經營出變化無窮的各種形象,藉此他成功地創造了個人獨特鮮明的技巧特色。李君毅的作品雖然表現方法獨樹一幟,但他所要探討的人與自然世界的關係,則仍然承襲著中國山水的傳統。他畫中起伏的峰巒,遠觀仍不失其仰慕的北宋山水之雄奇壯偉和深厚華滋,然而近看竟頓成支離破碎的小方塊。根據他自己所說,這種細格分化的處理手法,其實是寄寓祖國山河的離析分崩。

        作為一個典型的中國現代知識份子,李君毅對中國的傳統和西方的文化,都有深刻的體會。中國偉大的山水繪畫對他來說,既讓人嚮往那種逍遙臥游、物我兩忘的境界,卻又叫人感嘆此一傳統歷經千百年來文人畫家的各種表現,已變得因襲重覆而了無新意。李君毅雖然堅持使用中國水墨畫的媒材,但他卻要突破傳統文人畫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因此轉而從一些歐美畫家的作品中找到新的創作方向。譬如德國的基弗 (Anselm Kiefer) 利用象徵性的手法隱喻對民族國家和人類世界的省思,就具有深刻的啟發性。他認為這種關注現世的精神是中國文人畫家所欠缺的,因而用其獨創的繪畫形式來表現同一情懷。由是李君毅的作品,可以說具有一種令人亦喜亦悲的力量;他把河山的壯麗、傳統的深厚、現實的矛盾與個人的憂思完全融為一體, 將傳統文人畫帶到一個簇新的、現代的、世界性的領域了。

       現代的中國繪畫必須從傳統文人畫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採用新的表現方法以反映目前中國社會的轉變和存在的矛盾。李君毅的藝術並非背離中國傳統,只是捨棄了文人畫以筆墨為本以仿古為旨的表現方法,而另從傳統藝術的北魏碑拓和北宋山水出發,再參照一些西方繪畫針對現實的精神,結合而成他個人的風格。這種融會中西、貫通古今的藝術追求,在李君毅的創作中可謂表露無疑。他早期畫作的山水,表現出對現世和人生的觀照;他往往在壯麗的山巒之間,突兀地顯現一副猙獰的神像面目或巨眼,藉此反映對世間百態的冷眼審視。李君毅深入地探討人與自然的特殊關係,他畫中那雙犀利的眼神,凝視著靜謐的大地,彷彿意欲洞悉人間的一切苦厄,同時又隱喻山河遠看雖美,近觀卻已支離破碎。這批作品不但以碑碣拓本的形式表現祭祀哀悼的意味,同時用蒼穹天眼的象徵映襯人世長存的正氣,可說把傳統的山水繪畫轉化為一種包容古今,兼蓄中西的藝術新結晶。

       從李君毅的藝術創作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是一位極有思想的畫家。他一面吸收中國傳統藝術的精華,一面結合西方現代文化的因素,融會貫通而完成其個人的技巧風格和思想觀念。他更努力鑽研中西文化藝術和哲學思想,經過多年苦心的探索思考,逐漸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李君毅深深地認知到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化,自五四運動以來就一直陷入一種唯西方馬首是瞻的文化認同危機,無法建構起自主性的新文化傳統。他認為當代的中國藝術家,必須對傳統文化的精妙之處進行深刻的探討和重新的理解,再批判性地參照西方藝術的各種觀念技巧,來深化其創作的表現能力以至思想內涵。李君毅有鑑於此,於是毅然決定遠赴美國進修中國美術史,其博士論文便是專攻明代文人畫巨匠沈周和道教思想的關係,其後他在美術館的研究工作也是專注於明清繪畫。對於中國傳統文人畫的深入探究,使其近期作品富有更深厚的人文意涵,並且恰切地印證他所秉持的藝術觀點。

       李君毅一直在作品中沿用碑拓啟發的方格構成,並嘗試通過碑刻文字的處理,來重新詮釋中國傳統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手法和美學思想。因此他把經典詩詞咏山吟水的文字,包括毛澤東的詩文刻在軟木上,再蘸墨拓印出各種具有照相寫實意味的山水圖像;其中最具特色而引人入勝的地方,是整個山水畫面的背景呈現出若隱若現的字蹟。這種效果可說是名副其實的詩畫結合,更勝古人融詩書畫印為一體的藝術追求。前幾年李君毅在劉國松的勸說下移居台北,到恩師的母校台灣師範大學教授水墨畫。他遷台後的創作量大為增加,而在題材的取用上則更為廣泛。李君毅新作中所描繪的松林或花卉,畫面碑拓的方格結構和其中密密麻麻的象徵性圖象,仍舊隱含他對現世的關懷和自身的憂思。他更深刻地進行一種對生命存在本質的探討,通過朝暮的更迭或榮枯的對照,來襯托出人世繁華苦難的虛幻無常,從而求得一種新的人生意義。這正是李君毅的藝術卓然有成並且最富價值的地方。

       李君毅所獨創的藝術風格細密嚴謹而含蓄理智,外表上有傳統文人畫的清雋秀雅,內在的卻有他個人冷靜的深邃睿哲,足以啟發別人的反省和深思。這是其藝術創作與眾不同之處,完全是他豐富創造力的成果。或許有些人會認為李君毅的作品似乎太裝飾性和圖案化、太象徵性和文學化,然而這些成份都並非其藝術的重點所在。一個嚴肅而有開創性的藝術家,必須吸收寶貴的傳統,把握現實的人生,創造獨特的技法,追求宇宙的正氣,從而構成一種完美的結晶。李君毅的藝術發展已完全展現這樣的特質,他對中國水墨畫新傳統的貢獻是值得我們加以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