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Use the form on the right to contact us.

You can edit the text in this area, and change where the contact form on the right submits to, by entering edit mode using the modes on the bottom right.​

仁愛路二段48-6
台北市, 100
Taiwan

(+886-2) 3322-2988

台北館位於台北市中心仁愛路上,不僅為城市的心臟地帶,更是長久以來人文薈萃之處,空間的規劃也提供作品更完善的展出條件。

新竹館則位於新竹科學園區內,長期以來推動藝文展覽,並與園區內知名科技公司合作,讓藝術能夠走進生活的每個角落。

潘安儀.Pan An-Yi

潘安儀 PAN An-Yi

東西方自古都將陶瓷定位在實用與工藝的範疇,突破陶瓷的器用領域是潘安儀藝術創作的動力;如何跳脫媒材既成概念的限制,賦予陶土新的生命語彙是當代陶藝界的挑戰。從台灣流行的茶藝著手,潘安儀發展出「竹雕」藝術。從「如真似幻」的竹雕著手,深入發展陶的可能性。

擷取.JPG

作為一個藝術史學者與藝術家,文化情懷啟發潘安儀在陶雕中含藏東方韻味。竹子在中國文化中代表著多重的象徵意涵:君子的謙卑、韌性與耐力。透過細微觀察竹子生態與自主的藝術詮釋,潘安儀巧手中再現的竹子是具有文人文化特質與東方韻味的新形式與內容。

陶雕的困難度遠遠超過一般生活陶。藝術家在構思一件作品的同時,除了造型與美感以外,尚須考慮到諸如乾濕度、乾燥過程、入窯步驟,窯中的位置、燒製過程溫度控制、降溫、出窯後包裝等細節,也唯有每一環節都面面俱到後,才得以呈現一件完整的作品。

潘安儀創作完全以手工細雕;從泥條塑型到粗胚,從粗胚精雕細琢成主幹,之後每個枝節都經過相同複雜的步驟各別完成,然後一一組合成完整的作品。

在此極端細微的創作過程中,藝術家從來不曾忘卻超越直覺的感性與原創力,在其幻真可觸的作品中含藏深邃的東方藝術與文化內涵。

Pan An-Yi, creates highly technical bamboo joints from pottery that realizes his personal and minute observations of nature. The bamboo sculptures of Pan An-Yi are full of the aesthetics of Chinese calligraphy, with swift points and strokes, leaving behind a trail of twists and turns. Using the “bamboo” as the subject, the works have an Oriental charm, and also represents how the Chinese scholars saw the bamboo as a symbol of: modesty and success.

 

潘安儀 創作自述 

自古以來,文人透過詩賦與繪畫賦予各種植物深奧的哲理與象徵的意涵,其中竹子又獨為文人雅士所鍾。竹之中空象徵君子之謙虛,其柔軟比擬君子之能屈,其耐寒體現君子之堅忍,其有節意為君子之高節。故蘇東坡有詩曰:「壁上墨君不解語,高節萬仞陵首陽,要看澟澟霜前意,冷澹為歡意自長。」

竹子在傳統藝術的地位自不在話下,形諸於筆墨的竹子成為歷代收藏家所好。如何從傳統藝術中跳脫,賦予竹子在當代社會與人文空間另一種想像是我創作的原動力。在創作中。我突破筆墨與紙的二度空間侷限,嘗試以陶雕形式呈現竹子。我突破陶藝為工藝的範疇,超越宜興製陶的傳統,陶成為獨立的當代藝術媒材與手段。

就形式論之,竹子之美在傳統繪畫與現實中多以筆直之態出之。藝術想像與實踐自當賦予竹子更豐富的語彙。然而,自宋代文同出其不意的表達後,似乎再沒有畫家大膽地賦予竹子「忽如兔起鷹準落,奇態橫出何猗猗」的精神了。我的竹雕從想像空間出發,使之奇態盡出。

西方陶藝近半世紀曾流行「幾可亂真(trompe l'oeil)」的風格,即將陶做成如真的物件,使肉眼難以分辨。我的陶雕雖有類似效果,然在現實界中卻又看不到如此奇態百出的竹子。藝術的目的不在忠實呈現,而在藉物寓意。我以藝術形式和語彙呈現深具內涵的哲思,它未必與流行趨勢謀和,而旨在澹求內在修為之歷練。

 

經歷

1978-1981 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現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專供美術(水墨與西畫)

1987 開始學習陶藝

1992 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 亞洲藝術史碩士學位

1997 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中國美術史博士學位

1997-1998 訪問教授 美國亞歷桑納州立大學美術史學系

1998至今 教授,美國康乃爾大學藝術暨視覺研究系(期間擔任研究所所長三年)

2003 發展茶藝雕塑

2005-2006 訪問學者,中央研究院

2006 訪問教授,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院

2008 開始創作竹雕陶藝

 

展覽

2007 「阿亮之友陶藝展」,社區音樂與藝術中心, 紐約依色佳市

2008「依色佳陶藝聯展」,康乃爾大學強森美術館, 紐約依色佳市

2008「10 x 10 茶壺聯展」,聖路易市工藝聯盟評審展,密蘇里州聖路易市

2008 「茶壺聯展」,夏列市紅天畫廊評審展,北卡羅萊納州夏列市

2009 「史密森學院工藝展」,美國國家史密森學院年度工藝評審聯展,華府

2009 「費城工藝展」,費城博物館年度工藝評審聯展,賓州費城

2009 「『時間』雕塑聯展」,視覺藝術中心, 馬里蘭州洛克威爾鎮

2009 「工藝形式-2009年第十五屆當代工藝國際審查聯展,偉恩藝術中心,賓州偉恩市

2016 「微物論」,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8 「熾焰虛實」陶塑展,名山藝術,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