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卜君.Teng Pu-Chun
鄧卜君 TENG Pu-Chun (1957-)
居於花蓮的鄧卜君,自國立藝專畢業後不再畫畫,做起古玩生意,經營這個行業讓他跑了許多地方,除了中國,在歐洲、紐約各地,他都去逛古玩尋寶物,以精準的眼光得到許多珍貴的文玩。二十年來浸淫在古字畫、古傢俱及文房物品中,他深得文人的品味美學,無形中醞釀充沛的創作能量。
鄧卜君淡出古玩生意後,開始在畫室中展開蓄積於內心的想像與追求,他曾經把玩數百個文房筆筒,也優游於明清瓷器,更接觸名家的字畫。如今他將天地濃縮於方寸,不論盆栽或奇石,都有文人的雅興與品味。
魔幻寫實山水
水墨的創作材料古今相似,唯有畫家內在精神才能讓畫作展現新面貌,鄧卜君保留古人的染色法與皴法,在造型卻獨樹一格,反映時代與個人特色,他的山水可謂「魔幻寫實」,現實加上想像力,營造出如真似幻的空間,或許明末變形主義的畫家對他有所啟發,與個人的優默感和時代的議題性,讓他創出別具面貌的作品。山石遠近失據,多重視角並置,超現實的山水引人遐想,既有地域性也有歷史性,無不超越眼見的景色,比之崇高遼闊。盆栽支撐如要溢出的巨大岩石,山脈之間有流泉滴鳴,石洞內瀑布水氣奔騰,處處幽深處處驚奇,這是鄧氏山水的魔力。
搓點積墨皴
宋人有「積墨法」,無論是畫樹木或山石,均皴擦渲染,層層加積,用墨厚潤,在濃重的山石上,留出受光部分,似西畫的「高光法」,並勾出銳利的輪廓線,生動的表現出山石厚重、堅硬的體積感。成就鄧卜君山水造型的是他稱為「搓點皴」的畫法,用小筆筆尖慢慢在分割好的小面積中,均勻重疊點出光影與立體感,這極需耐力與平靜的心境,他說:「我上的靛色也要畫上七、八遍以上,才能有均勻的顏色。」,他是如此嚴肅看待自己的創作。
鄧卜君每天伏案於桌上,如同修行者般的造出心中的山水,以筆來鑿石造山、開路引渠,巨石看似近在咫尺,幽泉又如遠在他方,隱約有避世的神秘感,挑戰觀賞者的視覺,也激發觀賞者的思考。
簡歷
1957 出生於花蓮
1981 考上國立藝專
1984 國立藝專畢業
1987-1996 暫時封筆
1996-1999 重拾畫筆,成立莫名堂,發表「空間山水-石情畫意」
1999-2008 沈潛於花蓮的秀麗山河之間,醞釀創作靈感
展覽
2024「藏諸名山 傳之其人:名山三十五週年大展」,名山藝術,台北,台灣
2020「墨契」李君毅 鄧卜君 現代水墨雙個展,名山藝術,新竹,台灣
2020「眩 · 幻 · 魅 · 境」2020鄧卜君當代水墨圖誌,名山藝術,台北,台灣
2019「鄧卜君水墨畫展」Ink Now 水墨現場,台北
2018「滾墨 · 圖誌」鄧卜君當代水墨展,名山藝術,台北,台灣
2017「鄧卜君水墨畫展」Ink Asia 水墨藝博,香港
2017「墨幻搖滾-鄧卜君創作展」采泥藝術,台北,台灣
2017「道殊 · 同尋於墨」蘇富比,紐約,美國
2015「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北京,中國
2015「石間秀痕-鄧卜君創作展」采泥藝術,台北,台灣
2014「水墨:夢幻仙境」蘇富比,紐約,美國
2013「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北京,中國
2011「知情墨事-鄧卜君水墨個展」一票人票畫空間,台北,台灣
2010「異域水墨-鄧卜君水墨個展」一票人票畫空間,台北,台灣
2008「花蓮松園」花蓮、台灣
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