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Use the form on the right to contact us.

You can edit the text in this area, and change where the contact form on the right submits to, by entering edit mode using the modes on the bottom right.​

仁愛路二段48-6
台北市, 100
Taiwan

(+886-2) 3322-2988

台北館位於台北市中心仁愛路上,不僅為城市的心臟地帶,更是長久以來人文薈萃之處,空間的規劃也提供作品更完善的展出條件。

新竹館則位於新竹科學園區內,長期以來推動藝文展覽,並與園區內知名科技公司合作,讓藝術能夠走進生活的每個角落。

精心與靜心:李振明水墨的建構

精心與靜心:李振明水墨的建構

黃光男 (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名譽教授)

 

在不斷求新求變的當代水墨中,畫家分從不同的面向去探討發展的可能。這其中,投入水墨開拓已積累三十幾年的經驗,李振明精心創作下的靜心世界,值得觀者細細端詳其中微妙處,從而理解他的用心之所在。

1950年代出生的一批中壯輩水墨創作者,目前正是臺灣水墨的重要推手。這批人的成長學習階段,同時受到大陸渡海來台水墨畫家與台灣在地育成師輩的薰陶與教導,從戰後至今,在台灣有著承先啟後的意義。李振明1955出生於嘉義,曾隨甄溟、曹根學習水墨畫,進入美術學院體系,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研究所畢業後,在中部地區幾所大專院校從事教學,並積極推動水墨發展十幾年。累積能量與經驗之後,在2001年回到自己母校師大,繼續其水墨教學工作。從教授、系主任到院長期間,一直勇於任事勤於投入,卸下院長職務後,到韓國首爾的東國大學當客座教授一年,宣揚其後文人彩墨的理念。擺脫行政工作的牽絆,讓他更能專心於創作,此次,李振明整理其近幾年的作品,在邁入六十之前做一次繼續向前的回顧。

李振明的水墨創作,在臺灣當代藝術的發展歷程中,頗值得加以觀察,從生態環保議題的關注、到在地人文的關心,再到悲天憫人的土地環境關懷,讓水墨從出世到入世,與切身生活背景有著更多的關聯。李振明水墨作品個人風格的辨識度高品質也優,從早期獲得雄獅美術新人獎首獎、再獲選青年藝術基金的兩年贊助,不久就申請到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水墨個展,當時我正就任美術館館長的職務,在為其畫展主持開幕時,就已經注意到其初期風格建立的用心與成績。一系列對於候鳥生態環境關心的水墨探討,除深具內涵外,尤其相當費心於畫面的布局構成,在精心的經營下,透過李振明的描繪刻劃、結組與安排,常能營造出騷動下的寧靜,即使是微觀刹那的一絲寂靜。

雖說李振明的水墨作品常常運用西方當代藝術中,形式主義強調畫面結構的組合手法,構圖方式採取嵌鑲式的、同時性的,而且也經常是非邏輯的圖式,將視覺元素並置組構,最後完成的作品,卻是洋溢著圓滿具足的東方性格。常見中軸式對稱構圖的水墨作品散發出一種靜謐的肅穆感,宛如祭儀式的氛圍,暗寓著為土地祈福的願景。

李振明水墨作品裡的肌理層次豐富,在不斷的漬染皴擦下,反覆交疊的墨痕,鋪陳出渾厚的質感。畫面主題明晰,精心描繪的圖像符號,在渾然交錯的場域裡,顯得格外凸出。花、鳥、蟲、魚等圖騰錯移穿梭畫幅之中,環繞在佛陀圖像四周,象徵敬祈禮讚外也是其畫作風格藉以營造的語彙借用!

所謂內容引導筆墨、思想決定作品,當代畫家創作的內容經由新時代語境下的生㓉體驗,必然會有別於以前畫家所體現的內容表現,而既然內容不同,用以表現的創作語彙工具自然也會隨著有所改變,傳統水墨中帶有文人品味的筆墨特質,固然有其美好歷史傳承意義與華人文化淵源,然而在面對新時代,反映新的社會環境議題時,其筆墨的運用、詮釋的方式,勢必當有所因應與調整。李振明當代水墨另闢蹊徑的題裁選擇,如潮間帶濕地生態關懷系列作品中,看似傳統一河兩岸的場景,他所用以詮釋貼近土地微觀世界的水灘墨痕,漬墨疊染的處理,即是在既有的皴擦點染筆墨裡另探墨妙再出新機。

作品之新意新蘊端賴創作者個人思想之顯現,唯有先具備好的創作理念想法,透過思維的落實,好的作品之完成才得以實踐。李振明堅持的思想信念,是有取有捨的後文人彩墨創作觀,新時代知識份子的社會身份與養成內涵,與舊時文人之間,有相類亦有不盡相同者,在此情境下,對於華人繪畫體系歷來並視為主流之文人水墨的思想,恐怕需要有所因應調整,而不能明明逆來也得順受,最後反倒成為一種制約與框限,唯有勇於面對新局,採取新的思維,在破與立之間尋得因應之道,再創新的可能,才是正道。

繪畫創作是作者信念與才情相濟的結果,李振明掌握的藝術美學在時代中開拓新境,是項彌久猶新的表現,令人佩服的是成績超越時空的獨立與遠望,藝壇上清朗和酣。

多年的努力開拓,李振明已然樹立一己的水墨新風貌,期待其再闖新境,再登高峰!